教师资格证考试介绍
01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
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
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国家建立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通过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查申请人是否具备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严把教师入口关,择优选拔乐教、适教人员取得教师资格。试点省份内所有申请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须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准入考试有了教师资格证不一定能当老师。
请认准教师资格证唯一指定官网:中国教育考试网
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由过去考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改为考查综合素质
教育知识与能力(幼儿园教师考保教知识与能力)、面试

03
师范生、非师范生均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
在校专科大二、大三,本科大三、大四才能报考,报考需要在户籍所在地或者工作所在地,需要考取普通话证书
*【幼儿教师资格证】
2、专科学历及以上(所学专业需是学前教育)
学历要求:本科学历及以上
*【普通话证书】
通过国家语委会的普通话测试(二级乙等及以上,语文教师二级甲等及以上),不影响报考,笔试面试通过之后,教师资格证认定之前需考到普通话等级证书体检合格。
报考地区:户籍所在地、人事关系所在地、在校生在学校所在地三选一选择考试地点
*【社会生户籍要求】
各省份的细则也有不同:
1.户籍或人事关系在报考地的,(须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聘用合同并缴纳社保)
2.户籍或人事关系在报考地的,(由人事关系管理部门出具的人事关系证明)
例:广东省(“人事(劳动)关系在广东”是指考生的人事档案挂靠在省内人才机构,或在广东工作且与聘用单位签订聘期在一年及以上的聘用合同并能同时提供社保管理部门出具的最近6个月及以上由聘用单位为其缴纳的社会保险证明)
04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笔试各科目采取纸笔考试。笔试各科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面试。
一、考试方法
1、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各科目采取纸笔考试。笔试各科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面试。
2、考试方式:
笔试各科目均采用纸笔方式。笔试各科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
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法,通过备课、试讲、答辩等方式进行。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研制的面试测评系统。

【笔试】
初中科目三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科目。
普通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科目三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个科目。
【面试】
幼儿园面试不分科目。
小学面试科目分语文、英语、社会、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
中学面试科目与科目三相一致。
*从2017年下半年考试开始,初中、高中、中职文化课类别增设“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学科,其笔试科目一、科目二与已开考学科一致,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结合面试一并考核。
小学类别面试增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小学全科”学科。新增学科面试暂时由各省市组织命题和考试
小学《综合素质》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块&分值占比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模块&分值占比


05
考生注册须填写真实姓名,证件类型及证件号码。
已注册的考生填写密码进行登陆,未注册的考生点击【注册】进行注册。
新注册时,要求考生填写本人的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登录密码、电子邮箱等联络信息。

学习策略、答题技巧分享
每日任务式学习学测结合,三位一体,时间进度明确
学习计划:根据学习时间定制每天学习计划,以任务制学习方式拆分所有课程,有计划有目标的完成学习。
学习时间:每天1-2小时,1小时通学教材,半小时学习必考考点知识,半小时做对应真题,理解出题方式、掌握考点。
习题练习:大量做真题、习题巩固考点知识,做错的题倒回重新学习考点,反复学习,强化记忆。
答题技巧分享
【单项选择题】
考察对知识点的理解,之前考察的多是记忆,现在更注重理解。解答选择题需要有相应的解题技巧。例如:回忆法直接从记忆库中提取要填空的内容,填入法把答案填入分析的方法,比较法把答案两两比较,比出最佳答案。而排除法把明显不正确的选项先排除掉,逐渐缩小范围,集中思考。
【辨析题】
实际考察的是对概念的记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方式究竟怎样。所有判断非常关键,因为一旦判断错了,后面的判断依据答的再全面也不能得分。
【论述题】
属于考察考生主观性的问题,难度相对来说也比较大。论述题注意既要答出相应的要点,还要进行详细的阐述,只有要点而没有解释论述不可能拿到高分。因此,做题时,首先要答出每一条相应的理论知识,然后要结合实际进行阐述。
【写作题】
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新课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等内容都烂熟于心。写文章时则要综合知识背景,对理论常识及各类写作素材信手拈来,内化贯通。还需结合已有的实际经验,使文章内容深入透彻,而不流于表面。写作时要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依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要合理布局谋篇安排文章结构。